产品展示

大型纸管

返回上一级
江苏扬州:已建设38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

时间: 2024-08-07 13:22:39 |   作者: 大型纸管

  家住扬州市广陵区汶河街道琼花观社区的李先生,早年一直失业在家,最近在广陵区就业和人才中心、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帮助下,实现了再就业,找了一份企业包装工的工作,月薪4000—5000元。

  这是创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工作的一个缩影。为贯彻落实省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扬州市在全面摸排就业困难人员多、就业帮扶需求大的社区(村)的基础上,精准锁定硬件设施齐全、就业服务全方位的社区(村)。截至今年5月底,扬州共申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8个,兜底帮扶残疾人、低收入人口等五类困难群体就业537人,完成省目标53.7%。

  今年5月,南京大学金陵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的应届毕业生王旭同学的就业问题受到了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的关注。最终,在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的帮助下,他于次月入职广陵区幸福之家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见习岗位。

  “目前,我主要工作是以台账资料为主,同时也配合师傅上门,巡查安全风险隐患排查,包括入户为残疾老年人服务等。一天忙下来,虽然很累,但很有收获。”王旭和记者说,多亏了社区通知广陵社会组织征集第二批见习岗位需求,经过报名、申请,很快被录用并入职。正是在这样的见习实践中,既体验了生活,也提升了就业技能。

  据了解,为帮助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积累实践经验、提升就业技能,尽快实现就业,今年广陵区社会组织面向社会公开见习岗位需求129个,在择优任用的基础上,采取公益性岗位招录方式吸纳高校毕业生和失业青年充实站点服务队伍,确保每个公益组织至少配备一名高校毕业生。据了解,毕业后2年内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离毕业时间不足1年尚未落实工作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学生以及16—24岁失业青年等均可报名,见习期限为6个月。见习期间,将发放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60%的见习生活补贴,并签订就业见习协议。

  “最近社区还有几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我们再抓紧跟进服务下。”在树人苑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党委书记马莹和记者说,今年,社区已帮助2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以及10多名退伍军人顺利就业。

  在“授人以渔”的同时,树人苑社区还充分的利用商圈、公益组织等资源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在“家门口”就业。为了更好的提高有就业能力、有就业意向的残疾人职业技能水平,实现残疾人多渠道就业创业,社区携手社会组织创业项目“三寻烘焙”开展技能培训课程,一对一教学、辅助就业创业等。“我们在仁丰里集市上,会帮助有烘焙、插花、编织等技能的困难人员摆摊,持续跟踪服务,解决他们的难题。”马莹说。

  每逢节假日,仁丰里集市一派热闹景象,这里挤满了市民和游客。“这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这块花样有啥寓意?”多名游客围在王女士的摊位旁,饶有兴趣地问个不停。

  “我们在老街区生活,总怕没事做。”王女士和记者说,她早前跟丈夫到广东打工,因孩子上学需要照顾,这几年只好回乡,没想到在家门口一样能找到事做。“社区干部组织我学非遗和营销,联系我在家门口摆摊。你看!这里人流量大,有时候都忙不过来!”她美美地说。

  仁丰里作为历史背景和文化老街区。现在,主街道有150多户人家,400多人,其中90%是原住居民。今年以来,以创建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契机,重点帮扶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实现收入有增长、上岗有补贴、权益有保障。目前,共引进58家非遗工作室和文旅商户入驻,拥有24名非遗传承人、13家古城民宿,沿街打造了60多个文化空间。对于在老街区生活了几十年的袁女士来说,如今她也开了一家特色民宿,店内不但可以住宿,还邀请设计师设计了与仁丰里或扬州城相关的200余枚印章,盖章服务亦成为这里的一大特色。

  近年来,灵活就业方式正成为稳就业的重要渠道,扬州全市人社部门全力支持劳动者灵活就业,助力新就业形态发展,在景区、宝应、仪征、高邮、开发区等地先后建设“零工之家”“零工驿站”等服务平台。通过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将过去“马路边找活干”的传统方式变成现在“有活找人”的精准模式。

  51岁的施桥镇居民邱巧云,在扬州经开区零工市场,想寻找对自己最合适的工作。登记过后,职业指导师根据她的真实的情况给出具体建议。“我们会询问求职者有无特殊技能,假如没有特殊技能,会推荐求职者去参加感兴趣的职业技能培训,技能学到手之后,再找相关工作。”工作人员表示,经过专家指导,邱巧云在零工市场的展位里顺利找到了适合的岗位。

  “过去这里是最大的零工自发集散地。今年,建起了零工市场,又升级打造成‘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得到群众广泛好评。”扬州市人社局开发区办事处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零工市场开放以来,每天都有灵活就业人员前来求职招聘区进行求职登记。

  依照标准建设,“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却各有特色。位于扬州北部,邗沟侧畔的竹西社区,2022年以来,共提供就业岗位216个,带动就业168余人。登记失业人员总数177人,充分就业率达100%;认定就业困难人员142人,帮扶实现就业率100%。

  “我们社区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各项服务能够很好的满足困难群众‘就近办’‘马上办’的需求。接下来,我们还会安排网格员摸排小区里就业困难人员的岗位需求,并将这些需求去对接企业,帮他们点对点搭建桥梁。”竹西社区党委书记吉晨和记者说,为扶持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及时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社区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主动链接企业资源、整合岗位信息、开设培训课程、提供职业体验,促进社区就业工作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截至目前,成功实施2个“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社区就业创业项目,三楼残疾人之家辅助性就业室,4名残疾加工、包装牙刷,日产量达到了3000支左右,平均每人每月收入大约在600—1000元。同时,每月一期的“党群公益服务集市”“人才夜市”,设立就业创业政策咨询摊位,邀请街道驻区企业人力资源主管、业务员等,为辖区失业人员提供就业指导、岗位匹配等专业咨询。

  琼花观社区的房大姐,今年40多岁,肢体残疾,由于缺少技能,未能找到比较合适工作。在社区工作人员邱庆洁的帮助下,如今,她成了社区老年食堂里的一名帮厨。

  “今年,我们持续发挥人社基层服务平台作用,聚焦遇到的新问题、深层次问题和急难愁盼问题,创新‘91创享’工作机制,在景区范围内打造更多‘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为建设高质量充分就业城市夯实基层基础。”扬州市人社局景区办事处主任赵志沛介绍,去年景区创新实践“991”工作法,即本地户籍劳动力、非本地户籍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做到9个“一口清”,就业、创业、人才、培训、社会保险、退休人员服务、新就业群体服务等9项工作服务到家到位,拿出1个靠实过硬创新举措,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目前,“991”工作法已在扬州全面推广实施。

  “去年,我市首批建成16个社区(村)就业服务站,达到省建设标准,帮扶就业1000人以上。”扬州市人社局劳动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这个的人说,为贯彻落实省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三年行动计划,扬州市在全面摸排就业困难人员多、就业帮扶需求大的社区(村)的基础上,精准锁定硬件设施齐全、就业服务全方位的社区(村),把服务站建到最需要的地方,因地制宜建设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截至今年5月底,共申报“家门口”就业服务站38个,兜底帮扶残疾人、低收入人口等五类困难群体就业537人,完成省目标53.7%。

电话
消息
二维码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