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展示

产品展示

返回上一级
广安区: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时间: 2024-06-09 12:44:06 |   作者: 产品展示

  蔬菜大棚里,绿意盈盈、芬芳扑面;粮油示范基地里,绿野泛金、农机轰鸣;现代化养殖基地里,智能养殖、绿色高效……立秋时节,走在四川广安大地,骄阳洒满田间,处处涌动着希望、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以来,广安区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各项农业生产,逐渐完备产业体系,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化综合农事服务,全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科学技术水平,全力推进农业现代化,为乡村振兴发展赋能。

  金黄的稻田阡陌纵横,收割机在田间来回穿梭,被粉碎的秸秆从机尾喷出抛撒在农田里,一派丰收景象。

  8月15日一大早,广安区花桥镇种粮大户宋光华就指挥着收割机开足马力抢收水稻。今年,他承包种植了2000余亩稻田,水稻穗子大、粒饱满,迎来丰收,这离不开近年来广安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实施。

  业主宋光华告诉笔者,以前由于村里地势较低,部分耕地零散且平整度不高,机耕道等农业配套设施建设滞后,影响了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尤其是一遇上大雨,田地里容易涝坝,农业常常‘靠天吃饭’。”业主宋光华坦言,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基本实现了旱涝保收、宜机作业,粮食稳产增收也得到了一定保障。

  “以前4天的工作量,如今使用机器10多分钟就能完成。还能直接运输到车上,十分便捷。每亩水稻还比以前多增收200斤左右。”跟人工收割相比,机械收割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秸秆还可以还田,增加土地肥力,提高土地经济效益。

  同样迎来新变化的还有广安区白市镇鞠坪村。平坦宽阔的田间道路纵横交错,金灿灿的水稻长势喜人,而之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如今,贫瘠的农田变成了良田沃土,满栽满种着粮食作物。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将撂荒田整治与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实施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高效节水、土壤改良等工程建设。”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罗钧介绍,目前,广安区全力打造集中连片、设施完善、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推进全域乡村振兴,目前已经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直接受益农业人口40万余人,带动片区群众年人均增收200元左右。今年还将实施12.1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重整田畴惠民生,助民增收奔小康。近年来,广安区深入实施“藏粮于技、藏粮于地”战略,紧扣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多措并举、扎实有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如今,一块块平整肥沃的农田,一条条整齐通畅的沟渠,一条条笔直宽阔的机耕道,绘就了乡村振兴新图景,也托起了众多村民的致富梦。

  8月14日,广安区花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在粮食加工中心更换调试设备,并进行现场业务培训。

  据了解,花桥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由广安区与四川蓝炻华时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合作投资运营,投资5500万元,占地40余亩,拥有粮食加工、智能育秧、农机服务、数字乡村运营管理四大功能区,推行“育、耕、种、防、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每亩还可减少种植成本200元,亩产量提高15%以上。

  “我们公司在自有基地种稻上千亩的同时,还着力运营农事服务中心,为广安区现代农业服务。”四川蓝炻华时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中生介绍,该中心可为花桥镇以及周边乡镇70余个村的种植户,提供一站式农业生产服务,实现统一农资供应、统一耕种防收、统一技术服务、统一品牌销售,保障农户种植无忧、降本增效。

  在粮食加工中心一旁的智能育秧大棚里,温控、湿度检测设备一应俱全,育秧流水线井然有序。“根据农时,每年3月至5月开展水稻育秧,可满足周边上万亩稻田的机插秧需求。”罗中生介绍,现在棚里正在培育各类蔬菜苗,进行错峰利用,充分的发挥好智能育秧大棚的作用。

  当前,水稻陆续成熟迎来收割季,该公司在广安区运营的4个烘干房也做好了准备,均拥有全自动化设备,每天可烘干稻谷200余吨,十分高效。

  “我们收割的稻谷量大,堆在晒坝晒不干,收到农场怕发霉。”花桥镇星火村种粮大户兰金凤说,现在附近就有烘干房可以加工,再也用不着担心这些问题了。

  “现代化粮食产业离不开设施农业支撑。”广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的人介绍,种植业中的设施不只是温室大棚、塑料大棚等,还包括集约化育苗、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仓储烘干等公共服务设施,这些设施既能解决农户的技术、成本难题,也有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效益,促进农户增收。

  设施完备配套是现代农业的突出标志。接下来,广安区将加大农业科学技术投入力度,加快培育引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推进宜机化改造,逐步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标准化、设施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生产提质增效。(廖小兵、文思童、雍文超/文图)

电话
消息
二维码
分享